門徒是如何煉成的?

 

        門徒是誰?就如我們聽到人說我是誰的門生,即這個人是跟邊個師傅的,這個我們都明白,例如舊約中有人是先知的門徒,其中以利沙也有收門徒,是一直跟隨著先知,而新約中掃羅也是迦瑪烈的門徒。故此當我們講門徒時,是很普遍的事,就指到我們是耶穌基督的門生,是跟隨耶穌基督的人。這個名字其實也是基督徒的意思,這稱呼也是在使徒行傳中記載,在第十一章當安提阿教會被建立,很多人信了主,這風聲傳到耶路撒冷教會後就差遣了巴拿巴前往視察,後來連同保羅一同在當中教訓了許多人,門徒被稱為基督徒是由那時開始。門徒並沒有清楚的表示跟隨的對象,但基督徒卻更清晰表達了門徒跟隨的對象是誰,就是耶穌基督,因此我們的名份從此不一樣,基督徒事實也和門徒同義。我不覺得門徒的身份會比較突別,好像是信得比較認真的信徒,總之願意信耶穌,成為基督徒的人都是耶穌基督的門徒。另外從耶穌基督的大使命來看,耶穌要我們去,是要使萬民成為門徒,除了施洗外,也要將祂的教訓教導他們遵守。因此成為基督徒雖然是身份上的改變,但要使基督徒成為真正名乎其實的門徒,或真正的基督徒,還是需要一些過程,就是教導的過程。基督徒不會一天煉成的,就如任何一個人的門生也不是一天就成功的,因此也需要有教導及塑造的時間。故此門徒訓練就有其重要性,目的要讓我們成為名乎其實的基督跟隨者。

  當然要成為基督的跟隨者,究竟是如何煉成的?要教甚麼呢?耶穌就說了凡我所教訓的,即只需看福音書就可以了,只需看耶穌的教訓就可以了,我相信這是最起碼的,但耶穌的教訓如何演繹下去,每一代信徒都要以此為依歸,傳承下去。保羅的書信,或者彼得約翰雅各的著作雖然是聖靈的感動而寫成,都具有處境性,但都是對耶穌教訓的當代演繹。今天到了我們的時代,我們也是以耶穌教訓的則和精神,繼續傳承下去。使我們真正成為具有耶穌基督風範的門徒。

  今天有很多不同的門徒訓練材料,都由不同的作者寫成,但都不約而同地有些共同的地方,若以十字架為表達,就是中心是耶穌基督,縱軸是與耶穌基督的關係,橫軸是與人的關係,而其他基督徒成長的課題都在這四大類之中,因此門徒的生活除了要重視敬拜禱告外,也要留心祂的說話,要去學習,並且實踐。但除了與神要保持這關係外,同樣要重視與人的關係,無論是與其他信徒或未信者的關係,因為這是基督徒實踐信仰的場境及平台。在這四大方向之核心當然是以神為中心,否則作一切都沒有意義。另外也強調四方面任何一方面都是要重視的,不能只強調某一方面,因為因應不同人的性情,人總會有不同的重視點,有人會重視查經,有人重實踐,有人會較強調與神親密的關係,也有人認為肢體關係最使自己得幫助,但其實四方面都不能少,都需要顧及,這才是門徒整全的生命。

  故此當今年教會年題是屬靈操練,並肩成長時,而去年是服侍社群,都只不過是教會某段時間強調某一方面,但不代表其他方面不予重視。因此教會在思想主題時都是以此為依據,都是強調敬愛神,誠愛人及服侍社群。都離不開這幾方面。因此當提到屬靈操練時,自然是關係到我們門徒屬靈生命的成長,與神關係的建立。至於為何要用操練這個字,因為屬靈生命的建立,就如我們身體方面一樣,也需要建立一些健康的習慣,而要建立習慣就需要有其恒常及穩定性。過因應每人的不同,各人要建立的習慣也不同,操練的方向也不同。就以我為例:我返教會會穿得好一些,這不會影響到得救,也不一定會認為是敬虔些,只是這也是我一直的堅持,認為見神應該要更尊重祂,就如我見偉人一樣,為何不可以穿好一些呢?這方面因我一直都有堅持,而我也算一夠守法循規的人,在這些層面上我已不太需要操練了,但在其他方面,我卻也有較弱的環節,因此我就要在那方面操練。因此對某些人來說讀經是操練,但對已經每日讀幾章聖經的人來說似乎又不太需要了。準時返教會也一樣,故此可以有一樣全教會性的操練,也可以一同學習的,但我們也要明白要有這一操練,每人的步伐和期望也不同。有人嫌每日一章少,但有人卻已經超難了,不過要成為一種生命的持守和習慣,就需要開始,總要克服個人的困難,才能成功,這就是操練了。亦因為這些操練可以幫助門徒生命的成長,而門訓本身也有一些功課和操練,目的也是一樣。

  除此之外,門徒生命的成長不是一天煉成的,更需要有其他同路人的陪伴和協助,這就是並肩成長的重要。因此返教會和肢體關係是其中一個向度,但要達到這效果也不是自然而有的。當一班基督徒聚在一起時,不一定自然會熟起來,也自然會有分享和相交。有一些相對主動的人可能會和一些與自己年紀相近的人交流。但對更多的人來說參加一些大的教會可以完了就走,不需要和其他人建立關係可能會更舒服。單純靠人自己的主動不是最好的辦法。當然對於一間聚會人較少的教會來說可能並不需要甚麼,我也聽過有些教會只是10多人,根本無需要甚麼組織,因為就似一家人一樣。但到了人多時就不能單靠這種方式去連結,因此開始了團契的形式,就是由一班基督徒組成一個群體,一同成長及學習,當中有職員會一同思想團契的工作,有甚麼內容,如何關顧等事情。大多數教會的團契都是由年齡相近,或背境相近的人組成,方便關顧,而且也配合人的習性,團契著重彼此的凝聚,而週會內容也可以彼此建立,不過在關係上就視乎人數。團契會有些熱鬧,不會只剩下自己一人,重視內容,不過完了後大多由資深的團友關心新返來的,但有些週會係玩樂的,可以幫助投入,內容也可以幫助成長。而且因為年齡相近也會投契一些,只是關係一定不會全部都很緊密,只會和一部份團友投契一些。

  後來因為這緣故出現了小組模式,著重關係而非內容,小組著重生命的分享,彼此代禱服侍。這是重點,而小組也因為人數上由8至12人組成,開組時間和地點都具彈性,可以作為朋友相處的地方,而細胞小組的觀念就是小組因為關係的緣故,人數逐漸增多,由一組會變兩組,其中一個原因是恐怕小組太內聚,因此有變化對小組的成長是一件好事。不過因為小組肩負這些角色,小組組長和核心組員是十分重要令小組成功的元素。因小組的穩定性也十分重要。而小組的形成也成為其中一個問題,因為始終人少,若小組內有問題出現影響力就大。加上人性的軟弱,有時小組會成為是非,或者太內聚,會出現不同的問題。好就一齊好,壞就一齊壞。

  現在又發展了門徒小組,就是由一位門訓導師帶領一班人,而這班人再找一班人,最多12人組成一個小組,如此延伸下去,這種方式讓那些願意學習受教的人可以集合一起,因為他們願意委身,所以投入感會大,小組也會較穩定,而內容也會更統一,也可以得造就。當然理想上是每一位都要成門訓小組的一員,但事實並不會如此,結果也會有精英制的情況出現。

  因此世上總沒有完美的制度,但無論那一種都期望透過彼此的關係能互相建立,而最重要是個人的參與和投入。因此有教會同時有多種安排,也有教會將團契和小組結合,先有團契時間,再分小組去討論或分享。期望能互相補足,因為大家都看到不同的方式也會有其限制,只是要找一條合適的路,目的是讓信徒能有穩定的肢體間生活,彼此分享建立。

總結:

  門徒是跟隨基督的人,又稱為基督徒,要落實這生活,要建立這兩種不同的關係,無論是與神及與人的關係。這是最基本及基要的內容,可說是歷久不衰,也不能因為時代的改變,或者不同人的喜好而有所更改。